“三年级现象”,其实是专注出了问题(2)
来源:网络资源 文章作者:奥数网整理 2018-10-07 14:55:29

这就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现实中,中国孩子的专注品质究竟如何呢?看看以下触目惊心的调查数据,足以让每位家长和教师揪心。
2015年研究表明,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注意力(专注)问题占65%。虽然在青春期,部分孩子的注意力问题会得到改善,但仍有30%的孩子问题会伴随终身,影响其未来的工作、社交,乃至恋爱、婚姻和家庭。
4
我以为,“三年级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专注”问题。
凡是在三年级学习中退步明显、跌落谷底的,一定是专注出了问题。
“课程编排难”一定影响专注。此时,专注品质弱的,自然就先发病、先枯萎;“身心转折期”确实是道坎,专注能量足的,往往能顺利迈过;反之,则可能磕磕碰碰、起起落落,甚至可能坠入深渊、万劫不复。
法国生物学家乔治·居维叶认为,“天才,首先是注意力。”
唐太宗李世民说过,“凡诸艺业,未有学而不得者。病在心力懈怠,不能专精耳。”
清代学者曾世霖强调,“学问尚精专,研摩贵纯一。”
学习一旦丧失了兴趣和专注,就必定转化为压力;压力持续发酵,就必定转化为厌学;厌学发展到极致,就必定转化为厌恶、厌倦、厌弃生命。
请问,这是父母想要的最终结局吗?
5
专注问题,病在孩子身上,根往往在父母身上。
其实,任何一个正常孩子,都有专注天赋。有的可能落在数理逻辑方面,有的可能落在言语表达方面,有的可能落在空间想象方面,有的可能落在身体运动方面,有的可能落在音乐表现方面,有的可能落在人际交往方面,有的可能落在内省觉知方面,有的可能落在自然探索方面,有的可能落在沉思存在方面。
某个方面的天赋,一定表现为某个方面的专注。这话也可以反着说,某个方面的专注,通常表现为某个方面的天赋。
问题在于,做父母的往往看不见孩子的专注。表现一,就是忽视孩子某个方面的专注。表现二,就是干预孩子的专注。
其实,孩子的专注品质与生俱来。作为父母,既无须干涉,也不必评判。你唯一要做的,就是如实看见。
任何外加的干预和评判,对孩子的专注都是一种污染和伤害。
一如克里希那穆提所言:“对于这件事,你可以看,可以观察,但不要试图改变它、引导它,不要说什么‘不应该这样’或‘必须那样’或‘帮我克服它’,只要观察就好了。你改变不了那座山的轮廓,改变不了那只鸟的飞翔轨迹,改变不了河水的快速流淌,所以,只是观察它,发现它的美就够了。但如果观察后你说‘那座山没有我昨天看到的美’,则说明你根本没有欣赏,你只是在比较而已。”
为什么那么多父母看不见孩子的专注?
普遍的原因来自父母自身的焦虑和恐惧。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新奇的实验。
首先,让10个人穿过一间黑暗的房子。在引导下,这10个人都成功了。
然后,打开一盏灯。在昏暗的灯光下,这些人看清了房内的一切,都惊出一身冷汗。原来,地面是个大水池,池里有十几条鳄鱼,水池上方搭着一座窄窄的木桥。刚才,他们就是从这座木桥上走过去的。
相关文章
- 小学1-6年级作文素材大全
- 全国小学升初中语数英三科试题汇总
- 小学1-6年级万博体育app
- 小学1-6年级奥数类型例题讲解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练习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奥数知识点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教案汇总
- 小学语数英试题资料大全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末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级语数英期中试题整理汇总
- 小学1-6年语数英单元试题整理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