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您现在的位置:奥数 > 趣味乐园 > 诗歌鉴赏 > 正文

顾随:少年丧母的痛,凝结成抚慰心灵的学问

来源:搜狐教育 给孩子 文章作者:给孩子 2016-06-24 11:50:49

智能内容

  顾随:少年丧母的痛,凝结成抚慰心灵的学问

  “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心情过乐观之生活”,这是叶嘉莹先生的恩师顾随先生最广为流传的一句箴言。

  叶嘉莹的学生黄晓丹说:“顾先生学问如此容易使人迷恋,大概是因为他们拥抱了文学最重要的主题,即对人类有限之生活的悲悯叙写,和对无限之精神的执著追求。后者吸引着智慧,前者中存有着深情。”

  很多人的学问、著述都打着自己身世的烙印。顾随生于最动荡的时代,在15岁时,母亲就因为婆婆的虐待而死去。少年丧母的人生至痛,使顾随终生未能改变悲伤的心灵底色,其自号“苦水”大致也是因此。今天这篇文章中,他两次提到的“最是失去母亲的小孩,那脸是一张寂寞的脸”,令人心生恻隐。

  不过,正是这份寂寞心,赋予顾随的学问一种抚慰心灵的力量和情感深度。带着这样的了悟看他讲诗,别有一番滋味。

  顾随(1897—1960),本名顾宝随,字羡季,笔名苦水,别号驼庵,河北邢台清河县人。中国韵文、散文作家,理论批评家,美学鉴赏家,讲授艺术家,禅学家,书法家,文化学术研著专家。周汝昌、叶嘉莹的老师。周汝昌曾这样评价他:“一位正直的诗人,而同时又是一位深邃的学者,一位极出色的大师级的哲人巨匠。”

  诗心必为寂寞心

  文/顾随


  凡诗能代表一诗人整个人格者,始可称之为代表作,诗中表现的是整个人格的活动。《野望》可称之为王无功(王绩)的代表作: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童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对此首笺曰:“五言律前此失严者多,应以此章为首。”然此语并不足以说出王氏《野望》之好处。

  王氏作此诗之动机(诗心)——有诗意前之动机、诗心的前半——即元遗山《论诗三十首》(其二十)所谓:

  朱弦一拂遗音在,却是当年寂寞心。

  不论派别、时代、体裁,只要其诗尚成一诗,其诗心必为寂寞心。最会说笑话的人是最不爱笑的人,如鲁迅先生最会说笑话,而说时脸上可刮下霜来。寂寞的心看不见,可寂寞的脸看得见。最是失去母亲的小孩儿,那脸是一张寂寞的脸。

  真正滑稽必须背后有一颗寂寞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