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正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升和毫升》集体研讨

2009-07-22 23:13:51     

  一、教材分析

  升和毫升是容量单位,经常用来表示容器里容纳的液体的体积。教材在教学体积之前先教学升和毫升,是因为这两个计量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极广,几乎随时随地都可能接触到。尽量早些教学升和毫升,既方便学生生活,又为以后教学体积积累了感性材料。由于升和毫升是在体积之前教学的,因此采取了直观认识、直觉感受为主的教学方法。

  本单元结合现实情境和动手操作,让学生初步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先让学生认识容量和容量单位升,再认识容量单位毫升以及升与毫升间的进率,然后安排练习二进行一些综合练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让学生联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和比较,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的实际意义。引导学生通过操作、比较,感受采用同意的容量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观察生活里一些常见的盛液体的容器以及它们所采用的计量单位,认识1升和1毫升的实际意义。

  2.让学生通过时间活动,加深对升和毫升的认识。在认识升以后,教材让学生找几个常见的容器,分别倒入1升水,看看有多少,感知1升的多少。在认识毫升后,让学生用滴管做实验,数数1毫升大约有几滴;倒出100毫升的饮料喝一喝,算算喝一口大约有多少毫升。

  3.注意培养学生对容量的初步估计能力。首先,注意估计方法的指导。其次,安排丰富的估计活动,如结合1升的认识,估计常见一些容器的容量比1升多还是少,估计现实生活里不同的容器大约分别能盛多少升水等。

  二、学情分析

  学生的已有生活知识经验是:1.容器越大,能盛的水就越多;2.对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第一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建立“容量”概念的表象至关重要,并为深层次理解“容量”的含义打下基础,学生建立概念的线索是“感性材料→数学含义→概念的具体化”。第二个已有知识经验对学生正确理解、体会“1升到底有多少”也是很重要的;虽然通过一个标有“1L”烧杯似乎也能让学生体会这“1升到底有多少”,但这样无法让学生将“升”的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衔接起来,学生的认知也是“无本之木”,是表面化的,很难进行深层次的理解。

  三、单元教学总要求

  1.使学生在具体的观察、操作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联系实际初步形成1升和1毫升的容量观念;知道升和毫升之间的进率,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容量的方法,能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容量单位并进行表达和交流;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和毫升在日常生活里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教学重点

  1. 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帮助学生逐步建立容量的概念。

  2. 教学升和毫升,让学生体会它们的实际意义。

  为突破教学重点,教材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体会“盛的水多”就是指容器的“容量比较大”,有意义地接受“容量”的含义;再将“容量”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回归到现实的层面上来,引导学生体会“经准确测量或计算容量的多少,就要用统一的容量单位”,为学习“升和毫升”打下伏笔。在教学“升和毫升”时都是设计了从生活实际引出并体会1个单位有多少、自制简易量器和用量器测量等教学活动。

  五、教学难点

  教学升和毫升,让学生体会它们的实际意义;并引导学生应用升和毫升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

  为突破难点,教材通过介绍“棱长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里装满水,倒入量杯正好是1升”,帮助学生依据已有的正方体容器的感性经验来建立“1升到底是多少”的认知表象;以及通过介绍量筒,然后观察量筒里的1毫升水,让学生明白毫升是计量较少液体的单位。并通过滴水实验让学生体会到“十多滴水”大约1毫升。教材在初步认知的基础上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操作活动、实践活动。

  六、课时安排(6课时)

  认识容量和升           2课时

  认识毫升               1课时

  练习二                 1课时

  美妙的“杯琴”       1课时

  练习与讲评          1课时

  七、教学片段设计及设计意图

  片段一:创设情境,认识容量。

  1.  出示两个茶杯。

  谈话: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个茶杯,谁能说出哪个杯子里盛的水多?

  哪一个杯子盛的水多,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大一些;盛水少的,我们就说它的容量小一些。(板书:容量)可以盛水或其他液体的物品我们称它为容器。

  2.  出示两个水壶。

  谈话:你知道哪一个水壶的容量大一些?你是怎么知道的?

  你在生活中看到过其他的容器吗?举举例子并来比较一下它们容量的大小。(如家中的热水壶跟水瓶比较、浴缸和洗脸盆比较)

  3.谈话:请同学们观察在这个水壶中盛了多少水。想一想,你能说出这个水壶的容量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想的?

  我们可以把这壶水倒入杯中,看看可以盛多少杯。

  小组活动,将一壶水分别倒入各自准备的水杯中。

  谁来说一说,这壶水有几杯?

  同学们说的都不太一样,大家觉得这样说科学吗?如果别人这样告诉你,说这个水壶能盛5杯水,或者说能盛4杯水,你能知道这壶水准确的容量吗?因此,人们就需要给容量定出统一的单位。

  (此片段是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观察比较,体会容量和容量的大小,感受计量容量的多少要有统一的单位。)

  片段二:实践操作,认识升。

  1.谈话:请同学们拿出从家中带来的各种容器,并分别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带来的容器上标明的容量是多少,用的是什么单位。

  2.让一些学生说一说本组中带来的最大的容器的容量。(板书:升或L)如果有亳升,则向学生说明一下课再来学习。(把课题板书完整)

  谈话:从同学们的回答中,我们可以知道,升是容量的单位之一,那么你认为1升有多少呢,小组交流一下。

  3.  谈话:要想科学地认识升这个单位,我们先来认识这个量杯(出示量杯),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的容量的工具,在量杯上有一些刻度,标着1的地方就表示容量是1升。教师缓缓地往量杯里倒水,够1升后,让学生轮流观察,然后把水倒出。

  出示正方体纸盒,指导不生量出它的长、宽、高。谈话:在这个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文体纸盒中装满水,再将这些水倒入量杯中,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长、宽、高都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容量正好是1升。

  (此片段设计意图:认识1升要准备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和1升的量杯。先让学生认识量杯及量杯上刻度表示的含义;再让学生量出正方体容器各条边的长,然后在容器里盛满水,用量杯测量这些水有多少,明确每条边长度是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的容量是1升,以便学生形成容量单位“升”的清晰表象。)

  片段三:自主探究,实践求知。

  1.谈话:同学们想不想自己动手制作一个1升的量器?

  2.出示题目要求:做一个1升的容器,并分别标出1/4升、1/2升和3/4升。

  (1)让学生根据手中的材料,以组为单位讨论怎样做。

  (2)每组选一人汇报讨论方案。

  (3)选出可行的方案(往一个上下一样粗的瓶子里倒入1升水,在瓶上贴上纸条,在1升处记上记号。把纸条1升处以下的部分平均分成4份,并分别做上记号)。

  (4)动手制作。

  教师加强巡视,注意个别指导。

  3.提问。

  (1)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你们是怎么样制作的?

  (2)有没有不同的标法?(1/2L和2/4L)它们的大上相同吗?(一样大)

  4.用自己做的1升的量器来量一量。

  (1)量出1升水,试一试1升水能倒满几纸杯?

  让学生在组内合作完成。等学生做完后,提问:1升水能倒满几纸杯?

  你一天能喝宋的几纸杯水?你喝的水够1升吗?

  谈话:同学们要注意每天多喝水,预防疾病的发生。

  (2)先估计桌子上放着的一碗水比1升多还是比一升少,再量一量它大约有多少升。

  先让学生以前面获得的感受与经验把一碗水与1升水进行比较,让学业生充分发表自己的估计意见。

  再实际量一量,来验证估计。

  (此片段设计意图:当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后,对1升的认识由理性再回到感性时,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同时也印证了美国一个图书馆中的一条格言:听过了,忘记了;看过了,记住了;做过了,掌握了。)

  以上是本人对本单元《升和毫升》的一些粗浅认识,如有不当,望领导及各位同行批评指正,谢谢!
 

来源:网络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在这里获取百万真题,2023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本周新闻动态

重点中学快讯

奥数关键词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5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