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正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设计

2009-07-22 23:07:14     

  设计思路:

  1、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感受,体会容量的含义

  2、让学生观察几种常用容器,了解在日常生活里常用“升”作为容量的单位。

  3、通过实验认识1升容量的大小,感受1升的实际意义;然后通过进一步的操作、观察

  ,让学生利用生活中几种常见的容器加深对1升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2、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容器的容量,培养估计意识和初步的估计能力。

  3、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

  教学难点:形成1升的具体概念。

  学具准备:大小不同的茶杯、水壶、标有容量的饮料瓶、罐,容量是1升的正方体容器和量杯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容量”。

  1、(1)老师取两个大小明显有区别的容器,问:这两个容器,哪个可以装得万博体育app:?

  在学生回答的时候,教学生用“容量”来说一说,指出:这个容器所能装的液体的多少,可称之为“容量”。

  (2)拿两个差不多大的容器,让学生猜一猜哪个容量比较大。

  当有分歧的时候,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验证猜想?(可装水倒一倒)

  实验,(略)得出结论。

  想象一下,如果反过来倒水,会出现什么情况?说明了什么?

  完成书上的练习(1)和(2)

  分别让学生把图的意思说一说,再得出某个结论。

  (3)议一议:小红家水壶装满后可以倒5杯,小明家水壶可以装满后可以倒4杯。你认为哪家的水壶更大?为什么?

  在学生说理的基础上,得出:要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因为倒的杯子可能有大有小,用它来比是不合适的。

  二、认识“1升”

  说说你通过昨天的预习,知道关于“升”的哪些知识?

  1、计量液体的多少,才用做“升”做单位

  2、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容器正好可以装1升水

  拿出该正方体,从里面量它的棱长。问:为什么量里面而不是外面?

  倒满水。倒入1升的量杯中,正好,指出:这么多水就是1升。

  3、用学生带来的常见的容器来认识1升:

  (1)请学生把从家里带来的1升大的容器放在一起比一比。

  分别指名问一问: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容量是1升?

  指出:这些容器各不相同,但大致大小接近,容量都是1升。

  (2)取出大于1升的容器。

  分别请这部分学生举起该容器,其他同学可估一估其容量大约是几升。

  可结合2.5升的可乐瓶,请学生想象一下,家里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

  老师取一小盆,大家猜它的容量大约是多少?(实验得出:1升多一点)

  想象:以它为参照,什么容器的容量和它比较接近,大约是几升呢?

  比如:可用手比画一下,像电饭锅大约有2个这么高,那它的容量就可能是2升多。

  取一脸盆,猜一猜,你洗一次脸大约要用几升水呢?(实验得出:2升)

  以这一脸盆为参照,估计一下,边上的这桶水大约有多少升?(10升)

  再看一看,教室里的这桶纯净水有多少升呢?(18.9升)这桶水你拎得动么?

  《认识容量和升》的教学反思

  教学《升和毫升》,考虑到学生平时很少关注这方面的知识,缺乏生活经验,因此在教学之前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工作,尽可能地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以激发学生学习容量单位时的主动性,提高学习的实效性。

  1、课前准备充分。我准备了大小杯子若干个,1升的量筒、棱长1分米的小正方体等等,每一小组也都有水杯、水槽、饮料瓶以及相应的水等,准备好一切教学用具。

  2、教学中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实践性以及教育性。在教师做了实验让学生初步感知1升的水究竟有多少后,让学生小组合作,自己探究和感知1升究竟是多少,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实践能力。

  3、通过告诉学生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20分钟浪费1升的水,推出1小时、1天、1年所浪费的水,以及这样的水可以提供给多少人饮用,从而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最后还送给孩子们一句话:请节约每一升水!

  4、注重学生的估计能力。不管是教师自己演示还是学生的操作中,都要注重让学生先估计然后在操作,这样也培养了孩子们的估计能力。因为估计能力是我们新课标中所重视的一个能力的培养。
 

来源:网络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在这里获取百万真题,2023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本周新闻动态

重点中学快讯

奥数关键词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5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