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

图片
奥数网
全国站

奥数 > 小学资源库 > 教案 > 小学数学教案 >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正文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认识毫升》教学设计与反思

2009-07-22 23:03:43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观察中初步形成1毫升的观念;在动手操作的情境中,进一步感受1毫升的含义,知道1升=1000毫升,能进行升于毫升之间的换算。

  2、让学生在应用练习中,感受一些小容器的容量,体验毫升的应用价值。

  3、让学生在课前课后的实践活动中,课堂上的阅读中,学会积累与查找资料,继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初步形成1毫升的观念,能进行升与毫升之间的换算。

  教学准备:

  学生:(个人)收集毫升做单位的不同容器、1瓶100毫升的饮料、1只纸杯

  (分组)自制1升容器、50毫升水、瓷碗、茶杯、微波盒各1只

  教师:教学光盘、1个1000毫升量筒、1个10毫升量筒、滴管1支、500毫

  升量杯2只、水一盆

  教学过程:

  一、交流比较——初建观念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采用分组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每组有一张工作单,请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通过操作观察,将自己最真实的收获填写下来。

  1、组内交流收集容器的容量,注意使用的单位。

  2、将容器内所装液体的多少与自制容器中的1升水进行比较,填写结论:

  我们认识到:计量比较____的液体常用________作单位。

  3、交流导入:

  (1)指名汇报结论。

  (2)展示以毫升作单位的容器,读一读容量。

  (3)通过比较我们发现这些容器比通、锅要小得多,用升做单位显然不合适,因此我们就要用到另一个容量单位毫升。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毫升(板书课题)

  4、光盘出示例题,你能说说它们的容量吗?

  介绍并板书:容量还可以用“ml”表示。

  5、小结:学到这,你对毫升这个容量单位有了哪些初步印象?

  [以生活中的毫升切入学习内容,符合以学生的事实知识与生活经验为基础的教学原则。再通过观察和实验,比较直观地帮学生建立起毫升表象]

  二、观察实验——体验概念

  大家都认为毫升时比较小的计量单位,到底1毫升是多少呢?

  1、观察滴管中的1毫升水有多少。

  2、用滴管向量筒中滴1毫升水,数数1毫升水有几滴,填写结论并组织交流:

  我们觉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练习:(想想做做1)

  出示题中四幅图,猜一猜药水的容量,学生猜完出示答案,齐读。

  4、分组操作,估测容量

  将50毫升水分别倒入瓷碗、茶杯、微波碗,观察水面在哪里,讨论估算三种容器的容量,并填写结论:

  我们看见:水面大约在瓷碗(——)处,容量大约是()

  茶杯(——)处,容量大约是()

  微波盒(——)处,容量大约是()

  你能实验验证吗?(量筒测量)

  小结:毫升是比较小的容量单位。

  [由直观的观察提升到抽象的估测,学生对毫升的认识递进式提升。自主实验探究的空间使得学生兴趣浓厚,收获颇丰]

  三、自主探究——提升认识

  升和毫升都是容量单位,它们有不同的使用范围,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1、介绍量杯的用法

  2、指名将1升水倒入500毫升的量杯,思考升与毫升的关系,填写结论:

  可以倒()杯,因此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名交流。

  3、再做实验验证。

  小结板书:1升=1000毫升

  4、小练习

  (想想做做3):

  ①估测:三种饮料分别是多少毫升?

  ②计算:每种饮料分别要多少瓶正好是1升?

  (想想做做4)

  ①独立填写。

  ②指名交流答案与思考过程。

  5、小结:学到这里,你对毫升这个容量单位一定产生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了吧!能谈谈你现在的认识吗?

  [给学生充分地自主探究的空间,很好地实现1升=1000毫升的意义建构。估测计算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升与毫升的进率,也可感知一些常用饮料瓶的容量]

  四、生活应用——体验价值

  1、实践活动

  倒出100毫升饮料,按正常饮用习惯喝完,填写结论:

  数一数:()口能喝完

  算一算:喝一口大约是()毫升

  2、阅读拓展:

  (1)学生自主阅读“你知道吗?”

  (2)师小结:阅读部分结合毫升知识向我们介绍了人体血液与义务献血的常识。

  指名交流读后感想。

  [实践活动由课内向课外拓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容量观念;“你知道吗”自主阅读让学生了解毫升与我们息息相关,了解科学知识并接受关爱他人的教育]

  五、小结延伸——拓展升华

  今天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与之前学过的哪些知识有什么联系?你认为学习这一知识有什么用途?

  [简要回顾新知的学习过程,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认知建构]
 

来源:网络

      欢迎访问奥数网,您还可以在这里获取百万真题,2023小升初我们一路相伴。>>[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中考网微信
    ID:zhongkao_com

本周新闻动态

重点中学快讯

奥数关键词

广告合作请加微信:17310823356

京ICP备09042963号-15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7854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762110 举报邮箱:wzjubao@tal.com

奥数版权所有Copyright@2005-2021 新万博体育下载_万博体育app【投注官网】.